位於臺灣屏東縣中部,為六堆之中堆。北臨麟洛鄉,東鄰內埔鄉、萬巒鄉,西鄰萬丹鄉,南接潮州鎮。居民以客家人為多,約佔八成。竹田鄉地處屏東平原中央,有東港溪、隘寮溪的支流流過,地勢平坦,氣候屬熱帶季風氣候,居民產業以農業為主。 竹田鄉經評選「2019交通部觀光局十大客庄小鎮」殊榮,竹田鄉結合百年驛站、古法釀造產業、蘭花檸檬產業、忠義亭、老夫子壁畫及達達港遺址等人文地產景多元化的觀光資源,並透過食農體驗讓地方餐飲業地方食材就地使用,朝向慢活、慢食在地生活體驗,提供遊客真切體會及認識竹田友善空間心動家園,讓竹田鄉最終朝向國際慢城聯盟為目標,共同實踐環境保護、推廣文化傳承、提高生活質量,鼓勵在地食材使用等。 竹田鄉位於屏東平原的中央地帶,是六堆客家十二鄉鎮中的中堆地區。全鄉由十五個村組成,其中十一村為客家村,四村為閩南村。這裡的土地肥沃,物產豐饒,居民民風淳樸,氣候濕潤,年雨量充沛。全鄉目前人口約16,000人,以農村型態為主,主要農作物包括檳榔、檸檬和香蕉等,花卉產業則以文心蘭為代表。 竹田鄉於2019年榮獲交通部觀光局頒發的臺灣十大客庄小鎮榮譽,並同時獲得經濟部委託辦理的臺灣城鎮品牌獎-綠色環境獎。2020年,竹田鄉更進一步獲得臺灣城鎮品牌獎銀獎的肯定,並於2022年榮獲國際慢城的殊榮。竹田鄉以農業為主要產業,居民樸實勤勞。這裡不僅擁有多樣化的特色景點,還有豐富的美食咖啡、釀造產業、藝術工坊及農產品加工,並以尊重多元文化共存為特色。 本鄉擁有豐富的觀光資源,包括歷史悠久的竹田車站、古法釀造產業、蘭花檸檬產業、忠義亭、老夫子壁畫及敬字亭等。透過食農體驗,地方餐飲業者採用在地食材,致力於推動環境友善與永續發展,並實現社會責任的目標。 目前,竹田鄉正積極規劃交通建設及文化圖書館的設施完善。藉由將運動公園轉型為健康產業園區及購物園區的機會,鄉內也努力爭取聯絡道路的建設,以形成衛星城市,吸引返鄉青年就業,並結合慢城理念,致力於將竹田鄉打造成為「慢食、慢遊、好生活」的宜居城鎮。 竹田鄉早在40多年前便引進檸檬栽種,如今已成為台灣重要的檸檬產地之一。目前,檸檬種植面積超過120公頃,其中約90%通過了產銷履歷驗證。憑藉得天獨厚的自然氣候與地理優勢,以及農民們的精心栽培,竹田鄉生產的檸檬以皮薄汁多、香氣濃郁著稱,成功吸引廠商青睞,並與產銷班簽訂契作協議。竹田鄉還特別與「乖乖」合作,推出全新口味的「蜂蜜檸檬」米乖乖,開創了多元化的產品口味。 粄條是客家飲食文化的代表性食物。北部客家庄稱其為「粄條」,而在南部的客家聚落則稱作「面帕粄」。這道庶民美食在各地客庄中廣受歡迎,尤其在屏東縣,各鄉鎮的粄條料理都各具特色。竹田鄉內的多家麵店自製的油蔥酥,搭配肉燥、韭菜和豆芽,再沖入濃郁高湯,便成就了一碗香氣四溢的美味佳餚。 客家人將以米製作的點心統稱為「粄」,也就是台灣俗稱的「粿」。在客家文化中,粄的製作和食用在歲時節慶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,是祭拜食品的重要組成部分。不同的節日和場合有不同的粄,例如婚喪喜慶時食用的「糍粑」、元宵節的「粄圓」、清明祭祖的「艾草粄」、中秋節的「芋粄」,除夕象徵步步高昇的「甜粄」、祈求發財的「發粄」、象徵好運的「蘿蔔粄」等。這些粄各具象徵意義,充分展現了客家粄文化的多樣性與豐富性。 竹田當地生產的檸檬、香蕉等農作物,可以烘製成果乾,便於保存、攜帶和食用,非常適合在旅途中或忙碌時作為能量補充的小點心。 竹田擁有多家具有特色的醬油廠,其中有些產品甚至獲得了國際獎項的肯定。部分醬油廠與當地農民合作契作黃豆、黑豆和小麥,這份合作不僅收穫了優質的農作物,更承載著大家對土地的深厚情感。在屏東的艷陽下,這些醬油廠釀造出真正屬於臺灣人的高品質醬油,展現出對土地和傳統工藝的堅持。 芸竹工房劉秋琴女士以創新設計的概念製作客家服飾,並運用藍染與客家花布融入時裝,經典飾品的設計,使客家服飾更具時尚與國際化。 「檳榔扇」是以檳榔葉鞘製作而成的扇子,過去農家常拾取廢棄的檳榔葉鞘,自製成扇,用來帶來涼意,同時節省能源。檳榔林遍佈的六堆地區(含竹田)積極推廣這項工藝,除了讓人享受彩繪的樂趣,更是對環保永續理念的實踐。 「盤花」是南部六堆客家莊在供奉神明時所使用的一種特有花卉形式。傳統上,盤花的花材多取自客家民俗植物,如新丁花、玉蘭花、含笑、樹蘭、桂花、圓粄花(千日紅)、梔枳花(茶花)等。這些花材不僅在客家聚落或家中田園中常見,也是六堆客庄具有代表性的花卉。盤花蘊含了客家人對祖先和神祇的深厚信仰,同時彰顯了他們就地取材的智慧和勤儉樸實的民族習性。 前身為老德興米廠,是屏東竹田的第一間民宿,第三代子女將兒時回憶的糧食局建築變身為質感旅宿空間,經歷三年時間的改造與規劃,建築風格保留舊紅磚牆,於整體空間添入許多綠色植栽,讓旅宿除了保留過去竹田米業風華的同時,亦透過現代的設計想法達到「環境永續」的美好理念。 竹田火車站建於1939年,是一座日式木架構驛站,位於現在的竹田車站內,站體包括候車室、辦公室、信號房、茶水間、值夜室及倉庫等。站區內保有油庫房,古井及澡堂等設施,是竹田鄉的重要地標。 竹田西勢車站擁有悠久的歷史,是台灣鐵路發展的重要見證。車站周邊擁有一些具有客家文化特色的建築和設施,充分展現了當地獨特的歷史背景和文化氛圍。這裡是探索竹田鄉歷史與文化的理想場所。 竹田鄉的部分單車道沿著鐵路而建,騎行時偶爾能與火車並肩而行,別具趣味。竹田單車道從西勢車站出發,全長約44公里。沿途有許多景點,其中最著名的包括竹田驛園(竹田車站)和六堆忠義祠。此外,還可以參觀美崙老街、德興碾米廠等地。這條路線不僅能讓人欣賞充滿純樸氣息的小鎮風光,還能暢遊鄉間田野,深入體驗客家歷史的風情。 忠義祠是紀念六堆客家先民為保鄉衛家而犧牲的烈士之祠堂,也是六堆地區客家人的精神堡壘。清康熙六十年(1721年)朱一貴事件期間,南臺灣的客家族群為自保,聯合畫地為營,形成聯庄為壘的防禦體系。亂事平定後,義勇隊解散,並將先鋒、中、前、後、左及右各營所在地命名為「六堆」。直到1895年日本接管臺灣時,六堆客家義勇軍仍展開激烈抗戰,經歷了長達174年的義勇軍民兵組織,書寫了可歌可泣的悲壯歷史。 屏東縣客家文化中心位於忠義祠後方,於2001年11月啟用。中心的建築結構仿照中國由北南遷的客家原鄉特有的「土樓圍籠屋」,是台灣首座中式仿土樓造型的建築。中心收藏了近600多件豐富的客家文物,為六堆客家文化與文物的研究提供了寶貴資源。除了保存與展示這些珍貴的收藏品,中心還積極推廣各類客家文化活動,致力於傳承與弘揚客家文化。 泰美教育基金會創立於1999年,紀念已逝之「林建泰及梁惠美夫婦」。圖書館的成立能消弭貧富不均所帶給孩子先天上的不平等,讓所有的孩子擁有同等的教育機會,期許每一位孩子找到自己一生最熱愛的事物,擁有幸福快樂的人生。 池上一郎(1911-2001) 曾於1943年任高雄州竹田庄野戰病院(今改建為竹田國小)院長,在臺期間2年義診竹田等地民眾,獲得客家鄉親感念。年近九十時池上一郎捐贈畢生收藏的日文書籍、報章雜誌及一百萬日幣給竹田郷。地方爭取將竹田火車站旁的舊倉庫改建成立「池上文庫」,目前藏書1萬多冊,被喻為亞洲最南端的日文圖書館。 竹田共融遊戲場以8公尺高的大型客家迷宮遊具為亮點,內含高達6.5公尺的溜滑梯,以及充滿濃厚客家風情的客家剪紙萬花筒。此外,遊戲場還設有戲水區、共融沙池、多元挑戰的鞦韆區,並擁有屏東首座搭配親子活動的大草坪滑步車競技跑道。 糶糴村(糶ㄊ一幺ˋ:賣米;糴ㄉ一ˊ:買米),以此命名確是有深厚內涵典故。早期竹田是南臺灣的米倉,也是六堆客家地區米穀雜糧買賣的集散地,利用龍頸溪的水路運輸,連接東港溪至東港接駁大船銷往大陸唐山,因此就在糶糴村設立河口港,稱為「達達港」。舊遺址現為水閘門(「糶糴」與「達達」的客家發音相似),岸邊一棵巨大老榕樹,樹下一座六角(代表天地六合的象徵)涼亭式的土地公廟,正是「達達庄粮埤福德正神」,庇佑此地渡船頭的合境平安航行,物阜民豐。 頓物堂·茶養文創生活館以茶、茶器、茶道教學及各類相關茶座為主,提供普洱茶及台灣烏龍茶、綠、白、青、紅、黃、黑等六大茶類。營造客家、中式、日本風及融合人文藝術的茶空間,讓喝茶成為一種生活,也成為現代人養生、心靈安頓的良方。 天使花園休閒農場,佔地廣大,白色教堂建築餐廳充滿異國風情;結合現有「竹田的文心蘭驛站」之資源,天使花園應用在地食材-檸檬及蔬菜入菜,業者用自種蘭花裝飾。既有教育展覽解說體驗之功能,以蘭花為主軸打造的旅遊勝地,提升遊客對蘭花產業之認識,讓遊客置身蘭花海,體驗花香、果香、蔬菜香。 漫步在美崙老街中,遊客可悠閒地欣賞華麗的巴洛克式風格樓宇及客家紅瓦夥房,低迴憶往昔日的繁榮景象。全臺唯一老夫子作家正式授權,擁有全球最長,面積最廣的老夫子彩繪壁畫就在美崙。老夫子第二代漫畫家,同時也是美崙村女婿的王澤教授,分別於2015年5月及2022年2月完成壁畫創作,在這除了可與老夫子壁畫同框合影,更可以品嚐濃醇香的美崙咖啡,愜意漫遊在蛻變後的美崙老街上。